head pic

市科研成果一等奖
日期:2021年10月09日 发布人:科研处 浏览量: 2810

知耻思进取,见贤欲比肩

 ——高一学生的手机管理

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  陈燕燕

当今社会,手机几乎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样必须品,但对一般的高中生来说,手机的正面影响并不是很大,相反,负面影响却很多。对于手机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家长说起来是无奈,学生说起来是悔恨,而老师说起来就是心痛!解决好校园内学生依赖手机的问题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一、巧借“东风”治“顽疾”。

新的开学季,我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班集体,我幻想着,一进到班级,就能看到一双双清澈真诚的眼睛里,包含着兴奋,欢喜的等待着我的出现,可现实真的很骨感,在报道的第一天,我踏进教室的一瞬间,看到了三五个学生就凑在一起,都低着头玩着游戏,还时不时的大声嚷嚷;还有的学生拿着手机四处“炫耀”……教室里像自由市场一样,大家都在开心的玩耍,鲜有人注意到我这个“满怀期待”的班主任。看来,这些孩子对于手机的依赖相当严重啊,我一边观察者着情况,一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整顿一下学生们依赖手机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要求每个学年都树立一个特色,建立一个品牌,很凑巧的是我所在的新学年建立的品牌就是“无手机学年”,这真是“瞌睡遇枕头,口渴有水喝”,这个特色品牌的建立,刚好给我治理“手机”这个“顽疾”,送来了“东风”。

    治理“手机”问题,首先就要否定学生携带手机的所谓“正当理由”,比如:上网查阅学习资料,或是放学时与家人及时取得联系等。这些看似需要手机来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完全可以解决。比如:查找资料的问题可以去问老师,或是在老师的帮助辅导下,用电脑查阅;学生放学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即使偶尔有时间变化,也可以通过班主任的手机与家长取得联系。总之,很多看似非手机不可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否定了这些“正当理由”,学生就不能无所顾忌的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让学生养成不带手机上学的习惯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过于强硬,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需要班主任老师花时间、用心思、费功夫、下力气进行教育管理和积极引导。

我按照学年所制定的手机管理方法制定了自己班级的所实施细则。比如:有些学生必须要带手机上学,就请家长写一份带手机上学的申请,说明学生必须带手机的理由,再由家长亲自交到班任手中。而申请通过后,学生每天早上将手机锁进班子前面的专用存放柜中,放学后再自己拿走。上学期间如果需要使用手机,需要通过班任或者班长的允许,方可打开存放柜,取出手机使用,用完后,及时重新锁好。

对于对偷带手机的违纪学生处理程序,也有严格的规定。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只要是在校园内,发现手机一次,班级扣分,口头警告。发现两次,学年警告。发现三次,家长到校,班级记过处分。发现四次,学年记过处分。发现五次,校级处分。

 

细致且严格的处分规定,即强调了手机问题的严肃性,也极大地照顾了学生的情面,真正做到了,处分不是目的,让学生能够不再依赖手机才是目的,让学生全力以赴的拼过高中三年的生活,最后考入一个理想的大学才是目的!

二、耐心细致多激励

手机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学年和班级的各项要求,但是也总会有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去“冒险”,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触碰学年制定的“手机高压线”。针对这样的学生,我只能再进行个别的谈话和管理,进行更加严密的监管。

在管理过程中,我发现一味的严格监管对于个别的学生,效果并不是很好,还需要及时且耐心细致的谈话,多多的鼓励学生。受到关注和鼓励的学生,多数都能心有感动,愿意迈出一步,去试试在校期间没有手机的学习生活。学生一旦迈出了第一步,班任就要时不时的进行“关怀跟踪”,开始的第一周,每天早自习时间都找这些学生简单的聊几句,可以无关手机,无关学习的任何内容,但进班的最后一句,肯定是提醒学生“要记得学年的品牌”。经过一周后,谈话的频率逐渐拉长,让学生渐渐养成没有手机的学习生活。

经过一个学期的手机管理,学生都能认识到在校不能使用手机,学年的品牌是“无手机学年”。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不带手机上学,学年的风气也为之一变,班级的管理也相对的顺利很多,良性的循环已经开始产生效应。

 

三、树立榜样正风气

及时发现并且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对于治理“手机”问题,扭转班级风气,效果非常明显。

我们班级有个吕同学。有一次在晚自习的时候偷用手机被德育校没收了。第二天,她带着忐忑来找我承认错误,并且保证以后绝对不带手机来学校,其实学生来找我的目的就是想要回手机。当时按照学年的要求,打电话通知家长来学校取回手机。但是电接通,我才得知孩子的父亲正生病住院,不能来学校取回手机。于是,我和家长商量,手机先放我这里,等到期中考完试,开家长会的时候,再来取走手机。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吕同学期中考试的成绩非常好,比月考进步了220名。孩子很高兴,自己主动说:“老师,我进步可大了,我自己都没想到。”我说:“你好好想想进步的原因,下午自习课的时候,给大家讲讲你的经验。”

      孩子很认真地准备了,详细的讲述了她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重点强调了她如何转变了学习态度。她说:“以前回家就想玩会儿手机,一玩起来就控制不住自己,总是很晚才睡,第二天,上课就犯困。整个人一天都迷迷糊糊的,什么也学不进去。白天学的知识连接不上,就更不想学了,白天在学校也想玩会手机,开始花各种心思,对老师各种躲避,精神上很累。到晚上回家,又熬夜看手机,恶性循环。但是手机被没收之后,我刚开始每天都闹心发呆,算着日子什么时候开家长会,拿回手机。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四天,我觉得发呆都很没意思了,实在没事可做了,我就看了看英语,做了点报纸上的题,就感觉是一眨眼的功夫,下课铃就响了,老师讲这套题的时候,我也听得很明白,突然觉得上课不那么难过了,感觉自己每天的生活变得充实了。我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下来,期中考完试,我也没想到会进步这么大。所以,我想劝劝大家,千万别带手机上学,回家尽量别玩手机。咱们考上大学了,或是放假了,有的是时间玩。现在,我们应该以学业为重。我都能有这么大的进步,我相信你们要是努力,会有更大的进步。”

     吕同学的讲话,在班级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变化,但是通过和一些学生和家长私下了解,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小了很多。我们班张同学的妈妈还打电话问过我,孩子的手机是不是被没收了,这几天回家都没看到孩子玩手机。我告诉她妈妈,是孩子自己想学习了,收起手机了,我没有没收。这种潜移默化在班级里悄然发生着,班级的学习风气变的浓厚了许多。

我们老师说的再多,不如让学生自己用事实来说话,这样,同学们看的清楚,感受的更真身,也更加愿意相信和接受。

四、特事特办不放弃

当然班级里也存在着一些不听劝告的学生,依然在和老师“斗智斗勇”天天带着手机上学。我就发掘了一些有积极性的学生和我一起监督大家,发现有玩手机的,就及时通知我,我再进一步处理。

班级里有一个迟同学,家长告诉我,他每天都带着手机来上学,我亲自找他沟通过,但是他的思想很偏激,只要谈到手机的问题就会很激动,用自己的手使劲的搓另一只手,或是双手不停的颤抖,出现很焦虑很激动的情况,在家里如果妈妈和他说手机,就会大喊大叫,甚至用过激的语言和行为来反抗。对于这位同学,我没有采取高压的强制措施,我和他沟通的结果是,可以天天带着手机来上学,但是一定要保证不在学校里拿出来,还要保证在学校里除了我以外,其他学生不知道他带手机。这个学生答应了,也做到了,并且这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情绪都很稳定。

班级里还有几位学生需要特别的几天要带手机,家长事先都打过电话通知了我,而且这些学生也能按照规定,主动的将手机锁进手机柜子里。我也按照特殊情况,特事特办的原则进行了特殊处理。

王同学的爸爸在上个月去世,在爸爸弥留的前两天,孩子带了两天手机,白天锁进手机箱,中午在班长和学委的监管下,查看信息,然后马上锁回手机箱。林同学的姥姥去世,孩子也带了一天手机,白天也锁进手机箱子。韩同学参加省级的滑冰比赛,每天下午一点多请假去五中训练,为了能确保她的安全,我和她商定,在训练期间,每天下午一点到三点半,带着手机,训练回校后,手机锁进手机箱。马超坐车需要天天带手机,每天都会锁紧手机箱。对于手机存放柜,我经常不定期的抽查,而每次都发现冰雪们很认真在遵守,我的心理特别的高兴。

知耻思进取,见贤欲比肩。学生们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们一点一滴的变化,很自然的会反思反观自己,让学生们真切的看到离开手机,努力学习,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感觉到,在高中阶段沉迷于手机是可耻的,应该向那些自觉自律的同学学习,让自己也变得和他们一样优秀!

一个学期下来,班级里手机的情况,控制的很好,原本以为学生会和我上演各种“斗”,斗到最后,我会很难坚持下去,没想到在学年树立“无手机学年”这样大环境里,我真的推行下去,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手机管理取得的成果,在班级综合成绩一跃成为学年第一名时,得到了最好的印证,这也让我对班级和学年充满了信心,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成绩一定还会稳步提高,学年的风气会越来越正,学校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