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pic

党史学习每日推送(2021年9月)
日期:2021年12月07日 发布人:办公室 浏览量: 1828

9月第1周:长征——吴起镇会师

吴起镇会师是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吴起镇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吴起县的中部,据说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驻守,也因此而得名。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翻越雪山、越过岷山草地,10月份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毛泽东到达吴起镇后,即于当天致电彭德怀:“吴起镇已是苏区边境,此地以东即有红色政权,保安城闻有红色部队,但吴起镇、金汤镇之间之金佛坪有地主武装百余守堡,拟派队消灭之。”


9月第1周:长征——会宁会师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由于张国焘推行分裂路线,两军会合后旋即分开,红四方面军南下,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南下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后来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再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是陇东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9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兼程北上,企图在会宁一带切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道路。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阻止胡宗南部,但张国焘心生胆怯,不执行北上命令,而要西渡黄河夺取宁夏。


9月第1周:长征——抗日北上先遣队 

1934年夏,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对中国华北的侵略。此时,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的国民党军正向苏区腹地进攻。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红军第7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皖赣边出动,以推动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并调动与牵制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


9月第1周:长征——突破天险腊子口  

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此次战役,红军突破了长征中的最后一道关口,为顺利进入陕甘地区开辟了通道。


9月第2周:长征——榆林桥战役

1935年10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在陕西省甘泉县劳山地区发动了劳山战役,计毙伤师长何立中以下1000余人。10月20日,国民党军第67军第107师1个团附1个营,进驻甘泉以南榆林桥。红15军团乘其立足未稳,于25日拂晓对榆林桥守军发起攻击,激战至下午,歼灭第107师4个营,俘其团长以下1800余人。


9月第2周:长征——直罗镇战役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0月20日,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向直罗镇进攻,红军以一部兵力诱敌入直罗镇。11月21日夜,红军主力突然发起进攻,国民党军第一○九师大部被歼,残部退入直罗镇东南土寨负隅顽抗。迫近直罗镇的国民党援军遭到红军阻击后,23日沿葫芦河西撤。红军乘胜追击,在张家湾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一○六师一个团。被红军包围在直罗镇东南土寨的第一○九师残部待援无望,23日午夜分路突围,24日上午被红军全歼,师长牛元峰自杀。直罗镇战役取得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的重大胜利,巩固了陕甘根据地,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9月第2周:长征——百丈关战役      

百丈关战役是1935年南下的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川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战役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战斗进行之艰难、之悲壮、之惨烈,是红军长征史上仅次于湘江血战的一场大战。


9月第2周:长征——乌蒙山战役      

乌蒙山战役是指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2月至3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2、第6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著名机动作战。


9月第2周:长征——甘孜会师

1936年3月30日,根据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的电报,在长征途中的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越过大雪山,历尽艰辛,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共中央得知后,指令红二、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红三十二军编入),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此时,张国焘虽已取消另立的“中央”,但没有改变与中央对抗的立场。他企图拉拢刚刚会师的红二方面军支持他的错误活动和主张,遭到红二方面军领导人的坚决抵制。在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力争下,红二、四方面军决定共同北上,同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合。


9月第3周:土地改革(一)

1931年,中共制定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


9月第3周:土地改革(二)

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条件,1947年在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新近解放的地区(即“新区”,所涉农业人口数和土地面积都占全国总数的2/3以上)继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巩固解放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9月第3周:土地改革(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9月第3周:土地政策——“双减双交”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9月第3周:大生产运动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1939年 2月,当困难刚刚露头的时候,毛泽东就发出了 “自己动手 ”的号召。1941年,党中央再次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同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他们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 “陕北的好江南 ”。


9月22日: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9月22日:镇压反革命运动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还潜伏着国民党派遣特务等各种反革命分子约60万、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约60万。这些反革命分子对人民政权斗争的策略是“长期潜伏,等待时机,重点破坏与暗害活动”。因此,坚决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制裁一切危害人民的反革命分子,成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胜利成果的紧迫任务。


9月23日:“一五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9月23日: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合作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


9月26日:“二五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简称“二五”计划。在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计划实际上分成 “大跃进”和调整时期两个阶段。


9月27日:“大庆油田”

1959年9月26日,位于松嫩平原上的松基三井,喷射出一股黑色油流,在场的人兴奋呐喊,我国勘探发现了大庆油田。时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华诞临近,因此,油田以“大庆”命名。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之一。


9月29日:东北老航校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简称:东北老航校),是1946年3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成立。先后辗转移至牡丹江、东安(今黑龙江密山)、长春等地。在短短的3年零9个月里,东北老航校培养出了一百多名飞行员和四百多名各类航空技术人员,为人民空军和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成为人民空军的摇篮,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9月30日:马骏

马骏(1895-1928),字遹泉,号准台,回族,吉林省(今黑龙江省)宁安人。五四运动著名学生领袖,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大革命失败后,奉命回国组建中共北京市委。1927年11月,任北京临时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28年2月,被反动军阀杀害。1945年中共七大期间,马骏被列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