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pic

党史学习每日推送(2021年11月)
日期:2021年12月08日 发布人:办公室 浏览量: 1762

11月1日: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

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

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

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11月2日:中国十大元帅—朱德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建国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组织纪律,克服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多次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11月2日:中国十大元帅—彭德怀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原名得华,号石穿,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彭德怀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

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4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1月2日:中国十大元帅—林彪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出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军事家,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


11月3日:中国十大元帅—刘伯承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人(现重庆市开州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11月4日:中国十大元帅—贺龙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贺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卓越领导人。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1月5日:中国十大元帅—陈毅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1月6日:中国十大元帅—罗荣桓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原名慎镇,字雅怀,湖南省衡山县人,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

毛泽东在1929年古田会议时评价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 

在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十分悲痛,夜不能寐为罗荣桓写下一诗《吊罗荣桓》,是十大元帅中,最早逝世的一位。


11月9日:中国十大元帅—徐向前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原名徐象谦,字子敬。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5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90年9月21日于北京病逝。


11月10日:中国十大元帅—聂荣臻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

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

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逝世。


11月11日:中国十大元帅—叶剑英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


11月12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

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

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11月15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11月16日: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核物理学家,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 

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1月17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名誉所长等职。

2020年1月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1月18日:“中国雷达之父”—保铮

保铮,中国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7年生于江苏南通,195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系,并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至1992年出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召集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现任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员会顾问,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顾问,空军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顾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1月19日:“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孙家栋,汉族,中共党员,辽宁复县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科院院士。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 ,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孙家栋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孙家栋"共和国勋章"。


11月22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1953年12月31日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的部分内容。

谈话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

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在北京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写入了这些原则。

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总理访问了印度、缅甸。在中印和中缅会谈联合声明中,中印、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月23日: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高举团结反帝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亚非会议的成功对战后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1月24日: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1963年12月底至1964年1月,周恩来出访非洲10国。1月16日,在访问加纳共和国时,借助答加纳通讯社记者的提问,周恩来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这八项原则的核心是平等互利,尊重主权,不搞特权。

《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虽然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但它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的纲领。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自身建设任务相当繁重,财力、物力比较紧张的状况下,支援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了一大批国计民生所迫切需要的项目。

坦赞铁路就是对外援助的一个成功范例。坦赞铁路被誉为“自由之路”和“南南合作的典范”。


11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

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下通过。当电子计票牌显示出表决结果后,会议大厅迅雷般的掌声轰鸣,持续达两分钟之久。不少国家的代表放声高歌,热烈欢呼,有不少人像过节一样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是一个辉煌的时刻,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值得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感到自豪的时刻。

从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至今,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今天,在联合国的几乎所有机构里都可以看到中国代表的身影,并以充满活力的姿态发挥着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作用。


11月27日: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1974年4月6日,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全面阐述了国际形势、“三个世界”的理论以及我国的对外政策。指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赞同和支持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变目前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的主张和合理的改革建议。强调: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

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振聋发聩的呼吁和承诺,也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反对霸权的坚定决心。


11月30日: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表了《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在联合公报中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同台湾断交、撤出军队和设施、废除美蒋条约。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西方关系突破的标志性大事。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